Zeta电位与粒径分析仪是一种集纳米粒度测量、Zeta电位分析及分子量检测于一体的多功能分析设备,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、胶体化学、生物医药、食品、环境监测等领域。其核心功能是通过动态光散射(DLS)、电泳光散射(ELS)及静态光散射(SLS)技术,同步获取颗粒的粒径分布、表面电荷特性(Zeta电位)及分子量信息,为材料稳定性评估、分散性优化及工艺开发提供关键数据支撑。
1、仪器状态检查
确认仪器供电(220V稳定电源)、接地(接地电阻≤4Ω)正常,避免漏电或电磁干扰(远离大功率设备如离心机、超声清洗机)。
打开仪器主机电源,等待30分钟预热(光学系统、电极需达到稳定工作温度,一般为25±1℃),同时启动配套操作软件,检查软件与仪器的连接状态(无“通讯失败”报警)。
检查核心部件状态:
光学系统:观察光源(氙灯/汞灯)是否正常点亮,无闪烁、暗斑;
Zeta电极:确认电极表面无腐蚀、结晶残留,短期闲置需浸泡在去离子水中,使用前取出用无尘纸吸干水分;
分散单元:若测量粒径需超声分散,检查超声探头是否清洁、搅拌桨转动是否顺畅。
2、样品准备(关键步骤,直接影响测量结果)
粒径测量样品要求:
样品需为均匀分散体系(避免肉眼可见沉淀),若样品易团聚,需用对应分散介质(如水、乙醇、有机溶剂)稀释至合适浓度(一般吸光度在0.1-0.5AU之间,浓度过高易导致颗粒遮挡,过低则信号弱)。
若需分散,将样品倒入分散池,开启超声分散器(功率20-50W,时间10-60秒,根据样品调整,避免过度超声破坏颗粒结构),同时开启搅拌(转速50-200rpm,确保颗粒均匀悬浮)。
Zeta电位测量样品要求:
样品浓度需更低(一般0.01%-0.1%,避免颗粒间相互作用影响电荷测量),且需用与实际应用场景一致的电解质溶液(如0.01mol/L KCl)调节离子强度,避免离子浓度过高导致电极极化。
若样品含大颗粒(>1μm),需先用0.22μm或0.45μm滤膜过滤(使用与样品兼容的滤膜,如水系样品用混合纤维素滤膜,有机相用PTFE滤膜),防止堵塞样品池或干扰电泳信号。